信息详情 首页 >

昆山市巴城高级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年2月13日]

新的阶段,新的使命。“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五年。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对适应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对实现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及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更大程度地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江苏三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的要求,结合校实际,特制定《昆山市巴城高级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系统地对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谋划,挖掘资源,整合力量,确定新的办学目标、任务和措施,引导学校按照规划设计的蓝图科学地发展,使之成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教师、学生共同的行动指南。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面临环境

一、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36994.8 平方米,建筑面积13292.41 平方米,绿化面积20480.93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616名在校生,64位教职员工。县级以上骨干教师3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6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65%以上。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为民办学办学理念,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办学质量与效益稳步提升,家长满意度及社会评价不断向好,学校获得了2018-2020年度苏州市文明校园、2019-2020年苏州市智慧校园发展水平三星级学校、2019年度昆山市文明校园以及昆山市中小学校教育综合考评优秀学校(A等)等多项荣誉。

二、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学校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逐渐彰显,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德育特色日益显现,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为“十四五”期间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新校建设稳步推进。学校新建项目202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新校占地面积796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6606.83平方米,总投资5.9亿元,设计办学规模20轨60班。办学条件及办学环境的改善,为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奠定了基础。

2.艺术特色愈发彰显。学校艺术教育成效显著,目前已形成“以画启智 以美育人”的特色办学思路,高考名校录取率、本科上线率逐年攀升。2019年学校与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共建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了艺术教师专业发展、艺术类学生个人成长的渠道。

3.教师队伍活力显现。“十三五”期间,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激励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多途径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加省市教学比武以及写作教科研论文,有计划委派教师外出参与教研培训活动以及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多人次在省市教学比武中获奖。

4.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十三五”期间,学校对校园内的文化标识进行了调整,与时俱进地更新或新建了一批文化宣传设施。并在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工意见建议基础上,邀请市内外学校文化研究方面专家学者,提炼概括了学校新的“一训三风”,把“行而不辍、日新臻善”作为校训,以“崇学竞进 和融出新”为校风,以“敬业厚生 乐教善导”为教风,以“敦品励学 慎思笃行”为学风。文化立校、以文化人的办学品位逐步提升。

三、面临环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教育的使命。当前,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学校发展也正进入办学结构调整期、课程改革攻坚期、教育质量提升期和办学特色成型期,面临着诸多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是面临实现教育现代化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实施,育人方式正在面临大的调整和改变,昆山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已经明确,教育现代化已进入加速推进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对标,主动跟上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节奏,加快学校软硬件等各方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是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机遇和挑战。普通中学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全面实施,迫切需要我们把新的课程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呼唤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推进之中的学校课程改革亟需进行整体规划与科学的顶层设计。

三是面临新高考制度的机遇和挑战。新高考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实施,对学校教学尤其是高中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式、评价方法等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特别是由于市直学校招生体制与政策等原因,在我校生源现状无法在短期内发生好转的情况下,提升教学质量的任务就显得异常艰巨,学校必须积极顺应新高考改革,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力争走出一条弯道超越的新路。

四是面临新评价体系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教育需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指引,积极探索完善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现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丰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深化课堂改革、丰实德育活动、抓好作风建设、完善基建设施,推动学校品质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为推动昆山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用一至三年的时间,实现初中部与高中部分区办学,积极争取上级规划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对标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的评估细则,从硬件和软件上调整优化学校高中办学功能与布局,稳步提升高中办学品质与质量,争取用一到二年的时间建成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二)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育人要求,全力打造学校德育品牌,使之成为提升学生品格与素养的核心系统工程,实现在校学生公民素养、学识素养和生命素养同步提升,培育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巴高学子。

(三)师资目标:加大青年教师的管理与培养力度,争取五年内培养出或引进至少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多措并举、多方聚力,着力培养10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强劲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质量目标:努力实现三年内教育教学综合实力在昆山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五年内教育教学综合实力逼近昆山市内一所四星级高中。艺术教育方面,力争有学生考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类本科达线率稳固在100%。

(五)治理目标: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按照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行“现代治理”与“文化引领”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方略,全力构建制度完善、管理民主、运行高效、师生和谐的优良教育生态,努力打造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高品质高中。

第三部分 具体工作与实施路径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汇聚力量。对一所学校而言,确立了发展目标,就有了明晰的办学方向和恒久的办学动力。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正是我们阶段工作的指向标和动力源。围绕上述五大发展目标,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措施,做好以下六项具体工作。

一、擘划办学格局,助力学校三星高中创建

学校初高中目前已实现分设,但仍在同地办学,某种意义上仍然属于一所完全中学。实践证明,这一办学格局,对初中部而言,既不利于初中的新优质学校建设;对高中部来说,因为初高中在同一校区的合体办学影响了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的创建,从根本上制约了高中的高品质提升。因此,筹划学校办学格局,完成初高中独立办学,是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争取规划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高标准异地新建好学校高中部。目前,高中新建项目已得到政府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于202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学校也将持续跟进掌握高中建设情况,力争如期完成高中建设项目,并尽早投入使用。

二是要按照省三星级普通高中的创建标准,调整优化学校办学功能与布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提升高中办学品质与质量。创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是学校多年来的夙愿,学校“十四五”期间必须在努力实现初高中独立办学的同时,尽早启动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争取实现“高中部完全不在校本部办学之时就是学校建成三星级普通高中之日”的目标。

二、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质量强校工程项目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不竭动力。“十三五”期间,学校借助校本课程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有力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不断进步发展。“十四五”期间,学校还需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实施质量强校工程,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核心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品牌高中建设的硬核所在。全校上下须统一认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要实现实现三年内教育教学综合实力在昆山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五年内教育教学综合实力逼近昆山市内一所四星级高中”的目标,就必须牢牢扭住教学高质量这个“牛鼻子”,优化举措,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社会的认可度、美誉度。

二是细化教学管理举措。继续坚持“管理出效益”,探索创新扁平式管理方法,强化教学常规落实的执行力度。严格落实三项责任制,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目标责任制、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目标责任制和以年级组长为核心的年级目标责任制,紧抓集体(备课组、学科)研究、高效课堂、有效作业等三大环节,加强过程督导、阶段考核、高考质量三项综合性评价改革,精致管理,精准施策,推进教学质量稳中有进,逐步攀升。

三是深化智慧课堂改革。适应智能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创建科学、人文和艺术“三位一体”的学校特色,这也是学校“十四五”发展的必然逻辑。一是要致力于建构智慧的、高效的、生本的课堂。二是要加快大数据应用建设,完善数字化学习支持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智慧教室、智慧作业阅卷系统、数字化备课系统建设,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智慧课堂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抢占数字化教学的发展先机。

四是优化学生培养模式。关注新高考动向和市区高中布局变化,重点以优秀学生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为突破点,致力于生源结构的逐步优化。一是深入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形成研究性、个性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式。二是推行特色式培养模式,依托特色课程和相关社团,探索优生个性化培养模式。三是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扩大优生群体,形成办学亮点。

五是启动学科资源库建设。抓住智慧校园建设契机,聚合各自优势,大力推进教学资源的开发,推动每个备课组都形成学科资源建设的自主意识,在此基础上,用3到5年时间完成全校所有学科的资源库全覆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德育特色品牌建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是第一位的,德是人的灵魂,是立身之本。学校教育要做到五育并举,但其中的德育起到核心与统领作用,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致力于德育品牌建设,使之成为促进巴高学子品格提升的有效平台。

一是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德育活动创新。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学业指导等方面的导师作用。“十四五”期间,学校要培养出至少3名市级德育学科带头人,争取培养2-3名有国家资质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按照“常规+创新”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体验式、浸润式、融合式德育活动,做到与时俱进、喜闻乐见、新颖鲜活,有强烈的仪式感。文明礼仪教育、军训国防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安全法治教育等活动注重实效,升旗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要走进学生心灵,文明班级、“校园之星”等评比活动要弘扬正气,为学生发展提供正能量。

二是拓展学校德育教育时空,丰实德育工作立体架构。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德育工作的学生立场,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横”“三纵”“三全”“三素养”的德育立体架构。“三横”指学校教育线、家庭教育线和社会教育线,“三纵”指全员德育线、德育专业线和自我教育线,“三全”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素养”指学生的公民素养、学识素养和生命素养。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培根铸魂,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具备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核心素养的巴高学子。

四、加强队伍建设,锻造教师团队提优工程

队伍建设向来是实现阶段性目标的组织保障与根本所在。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工在内的整个团队力量,包括团队的凝聚力、合作意识、精气神等。只有与时俱进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加强铸魂育人教育。以“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标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改变我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素质结构等不尽合理的现状,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具有奉献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突出信念、敬业、仁爱,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通过新教师入职宣誓、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年度贡献人物”和“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等系列活动,激励鞭策,完善考核,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精气神。

二是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水平。“四化”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一是学科建设制度化。高质量推进学科组建设,并将建设情况纳入优秀学科组考核体系。二是备课组活动优质化。进一步规范备课组建设“三个一”(落实一个重点,突破一个难点,拓展一个平台)。三是课堂调研常态化。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高三教师研讨课等调研开课活动,通过调研听课和随堂听课教学质量抽查、教学情况学生座谈会、教学满意度测评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四是业务竞赛全员化。组织各种全员参与的优秀教案评选、备课组微课专题系列展示等业务竞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是加大名优师资培养力度。一是订单式培养。引导教师人人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科学规划专业发展梯队建设,创造条件,引路子、压担子,采取量身定做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学术称号,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二是优化“青蓝”师徒结对,发挥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作用,采取优课评比、教学基本功大赛、名师示范、学术沙龙、青蓝工程等多种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培养、引进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教师,充实师资队伍。

四是彰显科研先导作用。教育科研是学校和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虽然学校各类课题总量不少,但课题和课堂融合、转化程度不够高,精品不多,教师学术素养和反思性实践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要增强全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融合、转化水平。课题研究需继续以前瞻性、实践性、实效性为原则,联系当下教学实际,紧扣学校特色,融合课堂教学,继续在真研究、提质量、促转化上做细做实。力争成功申报2项以上省级课题和5项以上市级课题,以微课题研究位抓手,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每个教师都必须有年度科研成果,否则将实施年度评优一票否决。

五、丰厚学校文化,优化提升育人办学品位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结合办学实际对学校的“一训三风”进行了全新概括与提炼。“十四五”期间,学校要以此为基点,进一步丰实学校文化,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是要花大气力开展“一训三风”的行为化研究与实践。学校的“一训三风”,特别是“校训”,不能只是“口号”或“摆设”,而是学校的文化基因,是影响学校发展的“DNA”。要尽快组织力量研究出“一训三风”对整个学校、全体教师与全体学生的规范化要求,用基于学校“一训三风”的系列行为守则以及学校办学章程、系列规章制度,去规范全体巴高人的日常行为,从而让学校的“一训三风”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力争让“一训三风”这一学校文化基因,为促进教师与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是下大功夫美化育人环境,大力宣传学校,提升学校形象。进一步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景观,校园的整体文化设计和布置更加凸显学校文化理念、渲染人文氛围、突出育人功能,以营造更加温暖、温馨、温情的校园氛围,使学校成为学生快乐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乐园和精神家园。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宣传网络,构建一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学校宣传队伍。在已有的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校园广播、电视、抖音等终端的传播优势,努力实现新闻宣传的最大值和影响力,增加在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媒体上展现学校形象的频次。

六、完善治理体系,升格现代学校治理工程

十四五”期间,如何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尽早实现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这个阶段学校谋求发展的必选项。

一是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制度建设以规范化为核心,以被广大师生员工广泛认同为目标,细化成操作性更强、激励性更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构建目标明确、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逐步探索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二是优化学校管理文化。优化以促进师生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常规管理为框架、以民主管理和激励导向为血肉的各种管理方式交叉渗透的管理体系,突出“现代治理+文化引领”双轮驱动,构建科学、规范、人文的治理体系,确保学校治理的制度化、人文化、民主化,营造民主、和谐、进取的氛围,形成目标一致、责权分明、分工协作、层级有序、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力争实现管理理念科学化,管理策略人文化,管理过程精细化。

三是完善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内监督委员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工会参与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加大社区、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力度,完善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四是建设安全文明校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硬件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管理规定,完善各类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强化安全教育与演练,细化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积极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巩固提升苏州市文明校园创建成果,积极争创江苏省文明校园。

第四部分 保障、督查与评估机制

为确保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真正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以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保障、督查与评估机制,对规划的过程推进予以切实保障与有效监督,对预期取得阶段性及最终成果予以准确评估,也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或者计划本身存在的缺陷予以及时解决与修正。

是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保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要认真贯彻近年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提升学校党建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为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二是成立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对规划实施起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作用。领导小组定期开会,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解决有关问题。学校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准确把握好学校办学方向和工作重点,精准落实学校各项规章、条例、制度、方案,确保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地、落实。

三是建立规划执行的民主监督机制,保证规划的健康实施和不断优化。要推行校务公开,发展校内民主,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职能,充分听取他们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要定期向教代会、社区代表、家长委员会通报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虚心听取意见,并注意对规划进行及时的修正与补充。

四是落实经费保障,放大优质资源配置。学校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优秀教师和人才的培养工作,设置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学生外出交流学习。大力争取政策支持,整合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为学校发展服务。要借助外部专家资源,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与国内外兄弟学校的合作,借鉴其他学校的发展经验等。

五是建立评估体系,定期检查评估,督促规划落实。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自评,并把自评情况在年度教代会上作汇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来自学校外部的评估与督查,多方听取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校会诊把脉,汇聚高端智慧,指导规划的科学落实。